

人物简介:
邹莹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医院总护士长,眼科手术室护士长,多次获得吉林大学优秀护理管理者、长春市优秀护理管理者荣誉称号,多次参加中华护理学会眼科护理学术交流会及国家级高水平眼科护理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这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海伦渴望看到大自然美景的片断。作为一名眼科护士,邹莹最能理解“眼前”患者的这种渴望。
“我能作什么?”
曾无数次萦绕在她的耳边,在无数次的救治中,在每一次的“对视”里,邹莹一直在慢慢地寻找着她的答案。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西藏日喀则医院,旦增确珠站在窗前,本能地感知新一天的到来。一层层纱布拆了下来,旦增确珠慢慢睁开双眼,“我能看见了!”她声音颤抖,泪水在阳光下闪烁,不停地抚摸着亲人的脸庞,反复念叨着“突及其,突及其(谢谢,谢谢)!”
这是邹莹参加“吉藏光明行”挥之不去的一幕。2024年5月,为了解决藏区常见病筛查诊断及救治难题,吉大二院组建医疗队赴西藏日喀则地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作为医疗队的一员,邹莹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因患白内障双眼失明的旦增确珠的医治。在日喀则的一个月里,邹莹她们完成白内障手术141例,为近300名藏族同胞筛查眼疾。
白内障手术要更换人工晶体,如何选择最适合的,这就必须进行个性化的精准测量,邹莹手把手教会了她们。当藏族护士白珍第一次独立完成器械处理及人工晶状体核对时,她捧着记录本激动地说:“老师,我终于能像你们一样守护家乡人的眼睛了!”
如果说这次赴藏经历是工作生涯的一个片段,那么,日复一日的坚守才是邹莹的长篇。

众所周知,吉大二院眼科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王牌”。作为眼科医院建设之初的“原老级”护士,邹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护理团队为眼科医院逐渐成为区域领先、国内先进的现代化眼科中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年手术量3万多例,日门诊量近1700人次。以白内障手术为例,2024年手术量达达1万多例,也就是一年没有节假日,一天不休,平均每天要做30多台手术!眼科手术室16间,50名护士……看到这组数据你也许有些发晕,但对邹莹来说却是了然于胸。
在不足2平米的办公室里,邹莹左手拿着电话协调医生的手术,右手在磁板上“刷刷”地挪动着磁扣,每个磁扣上面对应着护士的名字。她的大脑飞速旋转,这边协调医生手术的电话打完,那边护士第二天的排班也安排妥当。此刻的她,忙而不乱,俨然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忙不过来时,邹莹立即补位,手术室又成为她的“战场”。一次她在手术室从早上8点站到晚上8点,出来后才感觉到双腿麻木。刚入中年的她,静脉曲张早已成为职业病。
邹莹总是说“我们每天做的都是很普通的事”。其实,这个“没什么故事”的人,每天都在光的褶皱里熨平伤痛,书写着不凡。正是有像邹莹一样平凡的人,成就了吉大二院眼科护理的荣光,眼科医院已成为中华护理学会眼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邹莹是中华护理学会眼科分会专家库成员,长春市护理学会理事会理事。

我们看到,在有些陈旧的科室、病房、走廊里,随处可见足够“治愈”的温暖:“微笑多一点,动作快一点,耐心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50名护士的照片拼成了眼睛的英文单词“EYE”。“为爱守护,与EYE同行”已成为吉大二院每一位眼科护士践行的誓言。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在光影交织里的视界里,邹莹愿做光的引渡者,让那份等待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