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林桂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主持参与课题4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2项。曾获“全国优秀康复护师”“吉林省优秀护理管理者”“长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假如生命是折翼的飞鸟,我愿化作托起它的风。”这句话,是林桂波用经年累月在康复科里写成的诗行。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窗户,总能看见她利落的身影——俯身倾听老人含混的诉求,手把手指导年轻护士进行技能操作,伏案整理密密麻麻的护理记录。
2000年,刚毕业的小护士林桂波攥着护士帽,在白求恩像前立下誓言:“要让每个患者都带着尊严康复。”中风遗留的肢体挛缩、脊髓损伤的褥疮预防、手术之后的功能复健……她像不知疲倦的陀螺,在病床间旋转出专业与温情的轨迹,帮助患者从替代护理过渡到自我护理。
康复不是修复一个破损的机器,而是重新唤醒身体内在的治愈力量。面对将康复误解为“全部代劳”的家属,林桂波总要将这番话掰碎了讲:“来了康复科,理念变一变。往往家属放手得越早,患者恢复得越好。”在林桂波的鼓励法则下,患者内在的生命修复力被信任唤醒,自发开始从一次握勺、一个翻身、一次下管做起。尽管起初摇摇晃晃、行动艰难,但微光般的胜利在时光里复利生长,患者全身心迎来新生。

康复之路,是一场与伤痛的博弈,林桂波也把它看成是与更好的自己相遇的旅程。一位老人因脑卒中后失语,无法表达需求而拒绝进食。林桂波连续3天在饭点准时出现,耐心喂食。她用手势和图画与老人进行沟通,解释饮食营养对康复的重要性。她将口腔操传授给老人,鼓励他发音,为老人持续注入康复的信心。老人完整地说出“谢谢”那天,整个病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患者,将心比心才能无愧于心。”林桂波带领团队以心换心,浇筑着医患的港湾。“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怎能不用心?”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位91岁的老人因前列腺增生饱受导尿之苦时,面对六神无主的老人家属,林桂波决定教会他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清洁间歇导尿的注意事项,到消毒、置管的方法,再到导尿后观察的重点,林桂波手把手模拟演示,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按照林桂波的指导,出院时,家属已能顺利为老人导出尿液。老人的女儿们送来锦旗——“病员的恩人,患者的希望”。

在林桂波看来,护理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康复护理的领域,林桂波是永不停歇的探索者。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证书、国际伤口治疗师资格证书……她以求知若渴的姿态,带头学习康复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将“食物交换法联合饮食健康指导”“染料试验在筛查气管切开患者误吸中的应用”等引入科室,带领团队连续五年蝉联优质护理服务团体。作为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获得中华护理学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好评。那些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奖的护士,至今仍记得她深夜在办公室修改参赛课件时灯光里的剪影。
康复不仅是身体的修复,更是灵魂的重生。林桂波用25载春秋,从身心双重维度定义着康复的意义。